0898-08980898

乐鱼APP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新旧产业向高攻坚 蓄放澎湃动能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乐鱼APP汕头濠江区,总投资45亿元的“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数百名工人在马不停蹄地抢工,预计明年将集中投产;

  潮州饶平,该市首个花鲈省级良种场即将投入使用,朝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发展目标又迈进一步;

  汕尾海丰,海迪时尚美都产业园已有42家企业进驻,集美妆、服装、鞋帽、箱包、珠宝首饰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园初见规模;

  爱拼才会赢,奋进正当时。粤东四市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要求,全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坚持制造业当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布局落地、营商环境日益优化、资源要素加速配置,积蓄和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今年前三季度,揭阳经济增速跑出8.0%的好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同期,汕头、汕尾经济增速也跑赢全省4.5%水平。在粤东西北12市中,粤东地区表现较为抢眼。

  走访粤东地区,可以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无论是揭阳的石化产业,还是加速发展的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或是潮汕地区服装、玩具、陶瓷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在向外展示着一个产业兴旺、经济活跃的新粤东。

  9月底,满载1.2万吨汽油的船舶从揭阳港神泉港区驶出,将“揭阳产”汽油销往海外。这是中石油广东石化公司生产的汽油首次出口国际市场。

  在揭阳惠来县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厂房林立,这座“超级炼化航母”年炼油2000万吨,年产芳烃260万吨、乙烯120万吨,是目前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可生产全品类石化产品的炼化一体化工程。

  “从立项、建设到投产,我们十年磨一剑,在一片荒芜的滩涂上建起一座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党群工作部主任杨昕说,“项目总投资654亿元,将带动当地约5600亿元规模的中下游产业发展。”

  今年2月项目投产以来,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前三季度实现工业产值达658.67亿元。在此带动下,揭阳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6.5%、7.6%、8.0%,呈逐季增长态势,成为全省增速最快的“黑马”。

  “预计今年石化产业产值可达800亿元,明年或将超1000亿元。我们将发展好基础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涂料等下游产业,做到‘吃干榨尽’,为揭阳注入更持久的发展动能。”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博介绍说。

  据悉,揭阳正乘势而上,大力引进石化深加工项目,着力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该市依托42.4平方公里的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和2平方公里的惠来临港产业园化工新材料工业园,引进巨正源、伊斯科等一批产业链下游项目并已开工建设,总投资371.86亿元。

  如果说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大项目带动的“投资驱动型”发展,那么众多粤东本土传统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则是当地活跃的民营经济厚积薄发的“内生型”增长乐鱼APP。

  在汕头潮阳区国际纺织城建设现场,工业厂房和面料交易市场建设正酣。“今年7月动工,明年7月首批厂房将交付使用,进度非常快!”汕头市国际纺织城建设方负责人李华卿介绍说。

  汕头的内衣、家居服等贴身衣物产量占全球40%、全国70%,年产值超千亿元。针对服装产业在研发、设计、品牌、展销等方面短板,汕头集中力量,推动“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工业产业园区、展会展览中心、产业总部大厦”“四大工程”建设。

  “‘四大工程’将加快产业链补短板,推动服装产业从生产基地向品牌基地、创意研发及展销基地跃升。”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会长翁创杰说。

  在“中国玩具礼品之都”汕头市澄海区,分布着玩具生产企业超万家。目前,当地正通过培育本土原创IP、打造优质原创品牌、推进生产数字化等措施,努力打造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陶瓷卫浴和婚纱礼服是潮州两大特色支柱产业。潮州现有陶瓷工业企业超3000家,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年产销量均居全国前列。潮州市发改局调研员陆锡钊说,当地推动陶瓷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大高性能陶瓷材料研发。今年5月,该市举办中国(潮州)国际陶瓷博览会,打造家门口的陶瓷展会。

  潮州婚纱礼服产业传承于当地潮绣,年生产婚纱礼服2000万件(套)。潮州市工信局罗松平说,当地正深入实施名牌战略,积极举办婚纱礼服周等展销活动,打造婚纱礼服品牌展示和展销基地。

  揭阳普宁市也是纺织服装集群千亿级产值县级市,主要生产内衣、T恤衫、家居服等,有服装上下游企业6000余家。普宁市工信局副局长黄韶彬说,该市推动服装智能化生产和品牌化升级,并规划建设大潮汕内衣产业城,打造全球内衣企业总部基地。

  调研组走访看到,从汕头的服装、动漫玩具,到揭阳普宁的服装、中药材,潮州陶瓷卫浴、婚纱礼服等传统优势产业,均在生产、设计研发、销售、品牌等环节发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粤东地区拥有920.22公里的漫长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围绕打造“海上新广东”的要求,粤东四市依托海洋、风力、地利等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奏响“向海图强”的时代强音。

  粤东地处台湾海峡喇叭口西南端,海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点建设的五大海上风电基地之一。数据显示,广东沿海海面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可达7米/秒以上,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

  汕头大唐南澳勒门Ⅰ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24.5万千瓦、年发电约7.51亿度;揭阳惠来神泉一、神泉二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超9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30亿千瓦时;中广核汕尾后湖、中广核汕尾甲子14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年发电超45亿千瓦时……据不完全统计,粤东海域已有超2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投产。

  全产业链招商,全产业链布局。围绕风电产业链,粤东各地突出“产业集群”思路,发展风电装备制造、研发、运维等产业。

  在汕头濠江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内,“四个一体化”的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正加快建设。项目建设方工作人员邹庆水说:“在建项目包括风电整机、零部件、人才培训、创新中心等7个子项目,实现在一个产业园内集聚风电制造及检验检测、科研等全产业链要素,预计年底前实现部分厂房竣工投产。”

  在汕尾陆丰碣石镇的海工基地,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同样风头正劲。以明阳智能项目为龙头,基地集聚了中天海缆、江苏长风、天能重工等海上风电头部企业,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检测认证、运维于一体的风电装备园区。

  在揭阳惠来临港产业园,国家电投、GE、远景、蓝水、亨通等海上风电开发商和装备制造企业已落户,风电装备制造集群正在壮大。

  竞逐新能源赛道,粤东还有更大目标。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湾区新能源产业溢出,粤东四市力争在新能源产业大潮中抢占先机。

  潮州将新能源产业纳入全市“3+3+2”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谋划招引储能产业。

  汕头布局新能源电池和储能产业。“汕头加大锂电储能头部企业招商,规划布局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构建风电与储能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汕头市工信局总工程师林旭辉介绍说。

  汕尾市依靠比亚迪陆河工业园项目、汕尾高新区比亚迪二期等项目,集聚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该市正在打造集新能源发电、风电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一体的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惠来的鲍鱼、汕头的鱼丸、饶平的海鮸、汕尾的生蚝……粤东各市依托海洋资源和渔业基础,深耕“海上粮仓”,突出特色养殖,推动种苗培育、深水养殖、精深加工、物流运输等全产业链发展。汕尾、潮州入选全省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在潮州饶平县柘林湾海域,潮州市荣汛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荣春忙着和工人们出海为网箱投饵。“我们投放了62口深水网箱,养殖海鮸、章红鱼等高附加值海鱼,海鮸主要用来取鱼肚制作鱼胶,经济价值比较高。”郑荣春说,“单个网箱养殖水体达1800立方米,是普通鱼排的好几倍,且抗风浪能力更强。”

  饶平渔业养殖历史悠久,是“全国渔业百强县”、有名的“中国海鮸之乡”。该县海鮸年产量达7.5万吨,占全国产量70%以上,形成集种苗、养殖、加工、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0亿元。

  “北有大连鲍、南有惠来鲍。”在揭阳惠来县,鲍鱼养殖产业正在提质增效。在惠来县润泽水产养殖公司,高标准的鲍鱼养殖池达5000多口,海水通过管道循环保持清澈,鲍鱼按生长年限被养在不同池中。在惠来,这样的鲍鱼养殖场有170多家,全县年产成品鲍鱼3000多吨,年产值约17亿元。

  海水种苗是海洋渔业的“芯片”。粤东不少海产养殖正融入科研力量,突破种苗困境,从源头提升养殖水平。

  在饶平县金狮湾岸边,全省首个花鲈省级良种场正在建设,32个育苗池已初步建成。“广东是花鲈养殖、消费大省,长期以来,花鲈的鱼苗需从外省购买。”花鲈省级良种场投资方万佳水产负责人詹德强说,“良种场已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研究所合作,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培育优质花鲈鱼苗3亿尾,有效填补省内花鲈种苗供应空白。”据悉,潮州还引进海水种业龙头企业海大集团落户,拟投资建设“广东省海水育苗现代产业园”,可年产虾、鱼苗100亿尾。

  向海洋要生产力,粤东各市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旅游观光”的“风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揭阳已选定4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区,规划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探索‘海上风电+深水网箱’模式。”揭阳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负责人刘喜南说。

  在汕尾,中广核(陆丰)风渔融合项目已开工建设。该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愉强介绍,项目将建设桩基桁架式水产养殖网箱,配备自动投喂、水质监测、水面监控等智能化设施。

  会养,也会卖!如何让“一条鱼”变身“一桌菜”、走进“千万家”?粤东大力发展海产品预制菜,延长产业链、开拓大市场。

  潮州水产企业开发出剁椒鱼头、酸菜鱼、鮸鱼扒等多款海产品预制菜。该市正规划建设500亩的水产品深加工及预制菜产业园区。

  在揭阳惠来,当地推动鲍鱼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相关企业开发出鲍鱼酱、鲍鱼罐头、溏心鲍鱼、鲍鱼丸等产品,推出多款鲍鱼预制菜乐鱼APP,市场潜力很大。

  粤东四市积极创新探索,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打造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区和平台、大力引进急缺人才乐鱼APP、强化金融支持等举措,做好要素保障,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汕头加快398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和69.76平方公里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建设,汕头主平台被列为省5个重点支持的主平台之一;

  潮州选取中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潮安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规划打造潮州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揭阳规划以大南海石化工业区为核心,融合惠来县产业集聚地、揭阳高新区,构建“一核双区”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汕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包括汕尾高新区、海丰县产业转移园和陆丰市产业转移园。

  今年9月,汕头金平区柏亚产业城的企业领到了不动产产权证。柏亚产业城是汕头“工改工”首个动工建设项目,原先国有低效用地被改造成标准厂房,容积率从1.1提高到4.87,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周边中小微企业用地难、用厂房难等问题。

  “工改工”是汕头向存量用地挖潜力的重要举措。汕头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黄关生介绍,汕头今年已完成3069亩土地“工改工”,为纺织服装产业园、风电产业园等提供了一批成片工业用地。

  在汕尾,当地积极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将土地等要素向制造业集中配置。

  在海丰县海迪时尚美都产业园,这里正在连片打造以服装鞋帽、箱包、美妆珠宝为主的时尚产业平台。刚进驻园区的江苏洛芙帝针织(海丰)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庄晓燕说,“园区配套好,不仅提供标准厂房,还提供蒸汽、污水处理设施,可为公司衣物整烫、水洗污水处理提供方便。”

  汕尾还在规划建设更大的发展平台。目前,位于海丰县西南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内,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较快。为此,汕尾顺势规划112.5平方公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对接深汕特别合作区内的制造业集群,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新增长点。

  在揭阳市惠来县靖海镇后湖村,一垄垄土地上,刚种的胡萝卜种子已长出幼苗。这里采用旱稻和胡萝卜轮种的模式,种植效益可观。“我们将土地流转起来,引进种植大户,安装灌溉设施,将昔日的连片荒地变成千亩良田。”靖海镇党委书记陈锋说,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等形式,该镇增加可耕作土地超3500亩,“村民有流转收益,还在基地打工挣钱,种植大户也有钱赚,一举多得!”

  “年薪15万+,招聘乡村职业经理人!”今年9月,汕尾陆丰市一则招聘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公告引起了较大关注。据悉,汕尾创新实施“百千万工程”农村职业经理人社会化选聘工作,吸引有本领、有情怀的中青年人才扎根农村。

  像汕尾一样,粤东各地市正全力以诚引才、以业聚才、以情留才,全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生态。

  汕头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潮州大力实施“韩江人才计划”,举办人才引进系列活动;揭阳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博硕士人才倍增、产业人才集聚、揭籍人才回乡“四大引才计划”;汕尾开展2.0版本“红海扬帆”人才计划、善美英才计划。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粤东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增强。今年9月广汕高铁开通后,广州到汕尾车程已缩短至最快1小时左右。此外,汕汕高铁也正在联调联试,开通后将实现广州到潮汕地区全程350公里/小时运行,潮汕地区到广州有望实现最快1个半小时到达。

  高质量发展,财力是血液。粤东各市积极创新,凝聚各方合力,拓宽资金渠道,强化对重点产业、中小微企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

  “汕尾成立全省首支总规模60亿元的‘百千万工程’发展基金,举办了各类银企对接会,并积极撬动社会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项目,引导各方资金流向制造业、海洋牧场、乡村建设等领域。”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宣传信息组组长黄宝真说。

  潮州饶平海洋牧场发展较快。潮州市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科科长陈荣彬表示,该市农业农村等部门已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引导金融信贷资金加大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支持。

  地处沿海的粤东,海纳百川、开放包容,拥有重商、亲商的传统。各市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护航。

  汕尾是省内较早提出以“店小二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城市,努力打造与对口帮扶协作市深圳同标准的政务服务体验。

  “汕尾把最好的办公场所用作了政务服务中心,我们在这里办事很舒心。”在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超过1.4万平方米的大厅宽敞明亮,群众可便捷办理涉及74个部门的3179项政务服务事项。大厅还设有“办不成事”帮办岗,为办事遇到困难的群众提供兜底代办服务。

  该中心还在全省率先推行“无证办理”。“我们通过数据提速,群众办事时长平均压缩了43.53%。”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宝诗说。

  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推行重点项目审批、召开企业诉求办理现场会……汕头实施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六大行动”,让市场主体在汕头安心投资、舒心创业。

  潮州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在涉企服务上,实行市领导挂点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定期召开“潮商·市长面对面座谈会”、搭建企业微信工作群等,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

  揭阳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三个最”,即聚焦群众和企业最关心的高频事项,用群众最容易听懂的语言告知什么能办、怎么办,以最便捷的方式办理。该市积极用好“急难愁盼我来办”网上群众工作平台,大力推进诚信揭阳建设,并利用东莞市对口帮扶协作契机,推动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珠三角地区全面接轨。

  值得关注的是,粤东各地市加强与珠三角地市的对接,在珠三角成立“反向飞地”,补齐创新发展的短板。

  潮州在深圳设立研发飞地“潮州—罗湖创享岛”,首批进驻了8家企业;汕尾在深圳成立反向飞地“南山创新岛”,探索“深圳研发+汕尾基地”产业发展模式;汕头金平区在深圳光明区科学城建设“反向飞地”,已有金平区9家头部和专精特新企业入驻,汕头龙湖区也在深圳坪山区建立了协同创新交流中心。

  “粤东地区和深圳相比,在研发、创新领域有很大差距。通过‘反向飞地’,让深圳的创新资源为粤东服务,这条道路前景非常广阔!”汕尾创新岛第三方运营负责人彭肖恩说。

  为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粤东地区在推进制造业当家上守正创新,传统产业竞争力通过新的发展模式得以强化,新兴产业赛道上也培育形成了新的增长极。

  刚公布的广东经济三季报中,揭阳以8.0%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高速发展动力来自新兴产业绿色石化和海上风电。

  从全国全省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已日益突出,地区未来的经济韧性及影响力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粤东地区积极把握新产业新赛道发展趋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大石化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以及包括半导体电子设备、基础元器件、显示终端的电子信息产业等,已通过重点项目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进驻粤东大地。

  与此同时,粤东地区的服装纺织、玩具创意、陶瓷、特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亦通过打造产业集群平台、建设展销与生产相结合的产业园区等,注入发展的新活力。此外,粤东地区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海洋种业,并与绿美乡村旅游相结合,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产业的韧性与活力。

  产业是发展之基。粤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坚定落实好制造业当家的要求,以产业兴旺有效支撑经济增长。

  一是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新产业和传统产业都对经济发展、韧性提升、稳定就业起到重要作用。应充分发挥粤东地区丰富的侨乡资源、活跃的民营经济、开拓创新的地方文化等优势,吸引大项目进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以产业协同集聚的思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协同集聚。当前,粤东部分传统产业还是以生产为主,可加大与对口帮扶市的协作,大力发展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三是发挥本地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例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不仅在种苗、养殖领域,还延伸到冷链、食品加工、交易等下游,粤东地区渔业养殖基础较好,可在种苗、深加工、展销等两端发力,打造渔业全产业链。

  今年前三季度,揭阳以8.0%的经济增速成为全省最大“黑马”,汕头和汕尾GDP增速也跑赢全省平均水平,粤东板块引人注目。

  分析粤东地市跑出发展加速度的原因,可以发现四市在项目、平台、环境、人才等方面保障充分、亮点频出。如揭阳以石化大项目拉动增长,汕头、揭阳、潮州加快纺织、陶瓷等传统产业补链升级,汕头抢占海上风电一体化项目的发展先机,汕尾规划深汕合作拓展区打造新增长极,潮州饶平积极布局海洋牧场……

  要素保障到位,发展动能就会充沛。如何强化多要素保障来加快高质量发展,成为粤东四市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人才是第一资源,粤东地区应加大引才力度。要制定科学合理、更具特色的人才政策,创新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手段。粤东侨资源丰富,可打好“侨牌”,吸引潮汕籍华侨人才回乡创业就业。粤东区域内有汕头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等高校资源,粤东应加大与区域内高校及广州地区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加大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地方经济。

  强化用地保障,破解园区用地难。广东正开展新一轮产业有序转移,加大用地保障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11月下旬,省政府正式批复珠海、汕头等11市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上进入了崭新阶段,各地应做好统筹,为产业转移储备更多用地。此外,要在存量上挖潜,汕头“工改工”拓展了产业空间,值得推广学习。

  加大金融支持,为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一是完善金融集成式服务。各市产业集群发展一般有链主企业,链主企业可与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一道对接金融机构融资,提高金融支持的精准性;二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防范金融风险。揭阳市区内的农商行引入顺德农商行,采取加强监管与提高金融风险意识教育等多种措施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为地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借鉴。三是加大金融机构的招商。可对接吸引更多大湾区银行、保险等公司进驻粤东,丰富融资渠道。

  除人、地、财等要素外,粤东四市还可通过强化科技支持、发挥改革牵引作用等为区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我们期待粤东板块跑出更多“黑马”。